高郵市在揚州各縣(市、區)中率先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,文明城市創建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,發揮出了積極作用。2018年以來,高郵市開啟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新征程,堅持“創建為民、創建惠民、創建靠民”,舉全市之力,努力推動物質文明、精神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社會文明、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、相得益彰。
臨澤鎮洋汊村
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占道經營、店外出攤、交通擁堵、不文明出行等亂相,高郵市建設10多個疏導點;建設20多處袖珍廣場、口袋公園,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健身休閑;建設10多個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,按照“能劃則劃”的原則,城市累計增加、出新機動車泊位7800多個,非機動車停車線3.8萬米,有效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;全面整修、維修城區主次干道路面12萬平米、人行道維修8.5萬平米;建設高沙園、金橋等集中洗車點,整治馬路洗車,路邊不再污水橫流;在城區建設了18個家宴便民置辦點,取締大棚宴,既還路于民,又方便了百姓。
高郵運河西堤
居民買菜難、市場管理難,一直是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。2020年,高郵市在財力并不寬裕的情況下,投入兩億元資金,對城區農貿市場的硬件設施進行完善,改造和新建兩個農貿市場,同時一批現代化的農貿市場相繼投入運營,昔日老舊、“臟亂差”的農貿市場,如今舊貌換新顏。
高郵市實行環衛一體化改革,每年投入1.15億元,委托第三方公司,對城區主次干道、背街后巷、無物管小區進行高質量保潔,同時對機械無法作業的區域,實施定崗、定人常態維護,讓生活空間時刻保持干凈清爽;實施清水活水工程,城區18條河道得到了徹底整治,達到了水清岸綠;450多條背街后巷得到了整治,讓群眾心里有說不出的舒暢;整治15個商圈,提檔升級50多個老舊住宅小區。
結合城建“十大工程”,高郵市每年財政投入7000萬元,實施文明城市創建亮點工程和重點項目,建設漂流書屋、志愿者驛站、雕塑小品、河道主題公園等,傾力打造高郵市文明創建的亮點和特色。
高郵市河
按照“三整治、兩提升、一規范”的要求,高郵市對21個被撤并鄉鎮集鎮區進行環境整治,積極推進以“三拆、三整、三提升”為重點內容的“百村整治示范”和農村環境突擊戰役行動。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上,“戶保潔、組收集、村集中、鎮中轉、市轉運處理”的城鄉統籌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實現全覆蓋。
在創建工作中,高郵市堅持把群眾作為開展一切工作最為寶貴的力量之源,堅持相信群眾、發動群眾、依靠群眾。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22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上千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合力;525個志愿者組織、13萬余名志愿者,將文明的種子散布到城鄉的每一個角落;“五老”志愿者隊伍、愛心媽媽,關注城鄉留守兒童、自愿當好網吧監督員,用釘釘子精神筑起一道道“防火墻”;社區志愿者在樓道穿梭中收集社情民意、一線解疑答難;機關干部志愿者站崗亭、進網格,在一線踐行初心使命;文藝志愿者走鄉村、到田頭,宣傳文明新風尚;20支紅色輕騎兵往來城鄉,“理論+文藝”特色宣講深入人心,村民議事會、道德評議會、紅白理事會“三會”同心,自治法治德治“三治”融合,高郵市民守則和文明公約,讓文明內化于心,外化為形。
城南經濟新區文明實踐好人長廊
高郵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鑄魂工程,強力推進文明高郵建設,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的內心認同。11位中國好人、48位江蘇好人、百余位高郵好人,猶如一座座燈塔,引領城市的文明風尚,標示城市的精神高度。